7月15日,郑徐线上,两辆时速420公里的中国标准动车组交会而过,这是拟运营高铁动车组列车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420公里交会和重联运行,创下了世界高铁史上的一个新记录。
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此次试验进一步验证了中国标准动车组整体技术性能,特别是首次实现了动车组牵引、制动、网络控制系统的全面自主化,表明中国具备设计制造满足世界各国不同需求动车组的能力。这一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高速铁路核心技术,高铁动车组技术实现全面自主化,中国高铁总体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部分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对于打造中国标准动车组品牌,助力中国高铁“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标准动车组是高铁时代之后最大规模的车辆开发和研制计划,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之前国内各大轨道车辆厂商引进的国外高铁技术进行整合和改进后摸索出国家标准的高速列车制造设计标准,设计并制造出符合标准的新一代高速列车平台,应用于国内各种环境的高速铁路网络并出口海外。
“中国标准动车组采用的重要标准涵盖了动车组基础通用、车体、走行装置、司机室布置及设备、运用维修等全部13个大的方面。其中大量采用了中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专门为中国标准动车组制定的一批技术标准。与此同时,为了与国际接轨,促进中国装备走出去,也积极采用了一些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事实上,标准动车组是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部署,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进铁路技术装备自主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
据铁总相关人士介绍,针对不同型号的动车组,标准动车组建立了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实现动车组在服务功能、运用维护上的统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可以适应不同地质条件和运用环境的需要,实现动车组技术的兼容性。这也是中国标准动车组世界上独有的核心竞争优势。
《华夏时报》记者获悉,标准动车组的研制从2012年起步,2013年12月完成总体技术条件制定,2014年9月完成方案设计,2015年6月完成两列动车组组装、调试并下线。此后,标准动车组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环行试验基地,开展时速160公里及以下型式试验。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在大同至西安高铁原平至太原高速综合试验段,开展型式试验和运用考核。今年5月,在郑徐高铁开展运用考核。
此次中国标准动车组在郑徐高铁上进行的综合试验,成功获取了中国标准动车组运行能耗数据、振动噪声特性,探索了时速400公里及以上高速铁路系统关键技术参数变化规律,为深化我国高速铁路轮轨关系、弓网关系、空气动力学等理论研究和高速铁路核心技术攻关、运营管理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未来,中国标准动车组将成为中国高铁的下一代主力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