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矿集团:打造工程机械“特斯拉” - 机械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相关行业 > 机械 > 正文

襄矿集团:打造工程机械“特斯拉”

2017-03-06 11:00:46   来源:   

“特斯拉”是世界享有盛誉的电动汽车品牌。电动工程机械车你见过吗?

山西襄矿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襄矿集团)经过三年时间的探索,成功研制出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并将其成功运用在电动重型工程机械车辆上。

襄矿集团恒祥焦化厂电动装载机司机连成君说,经过近一年多的使用,在同等条件下,电动装载机费用每天一百多块钱,柴油车得七八百块钱。在平时使用当中,电动装载机的性能稳定,动力非常不错。

经过一年多的内部实践表明,一辆电动装载机与燃油装载机相比,一年耗电8万-10万度,费用还不到燃油的八分之一,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吨。具有充电时间短,工作时间长、效率高、能耗少的优势,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襄矿集团是一家地方国有企业,位于山西省襄垣县,是山西省百强企业。2010年在原襄垣煤矿的基础上改制组建为襄矿集团。截至目前,已拥有30家子公司,产业涉及煤焦、冶炼、电力、化工、建材、物流、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已初步形成“煤—电—化”“煤—焦—化”和“煤—气—化”三条产业链,正在积极构建“煤—电—车”新能源产业链。

近年来,尽管煤价波动加大,但襄矿集团通过跳出煤来发展煤,依靠循环经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新跨越。经营业绩平稳攀升,各项经营指标均持续高位增长:产值由2003年的1亿元猛增到近年来的80亿元,十余年间增长80多倍,用行动书写了循环经济的实践范本。

以单一变多元

襄矿集团的前身是一座年产60万吨的单一矿井。进入新世纪后,秉着“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的发展思路,大胆创新,从此驶入发展快车道。2003年以来,依托原煤优势,发动职工参股,先后建成了60万吨洗煤厂、年发电量12亿度的煤矸石发电厂;在满足自用电的情况下,规划建设了年产20万吨电石厂;以剩余电力和20万吨电石为原料,建成了20万吨聚氯乙烯、20万吨烧碱项目。其间,襄矿还作为兼并主体,兼并整合17座矿井,保留7座,核定产能800万吨。

以多元促循环

“十二五”期间,襄矿集团紧紧抓住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五年来,紧紧围绕多元发展、循环发展的总体思路,以精细煤化工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煤矿技术改造,不断延伸焦炭、电力产业链条,先后收购、兼并了两座焦化厂,煤气在满足县城居民用气外,用来冶炼金属镁,并规划建设了2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为高效转化电能、电石,规划建设了聚氯乙烯二期40万吨项目,配套建设了2×4.05万KVA密闭电石炉项目,今年60万吨规模形成后,将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聚氯乙烯化工企业。

襄矿集团一度成为山西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企业。上游企业的产品成为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料,“废物”多次得到利用,实现了原煤的增值,经济效益逐步显现。链条之间紧密衔接,基本实现了“吃干榨尽,零基排放”。变废为宝吸引了千里之外的投资,贵州一家公司使用的就是襄矿集团的聚氯乙烯生产输送皮带。为了就地取材,这家公司索性把基地搬到了长治,成立了山西省山力铂纳橡胶机带有限公司,入驻襄矿集团所在的循环经济园区,成为聚氯乙烯的下游链条企业,让经济链条形成“闭环”,实现真正循环。

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煤—电—化”“煤—焦—化”和“煤—气—化”三条产业链条。

以循环抢高端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襄矿转型发展的关键性五年。在总结循环经济发展经验的同时,积极响应中央及山西省委省政府“六大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创新驱动,转型跨越”发展思路,痛下决心进行产业转型。瞄准高科技、开发新能源、培育新动能,挺进高新技术产业,以现有的煤电化产业发展新型材料、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机械,构建“煤—电—车”产业链。

2014年,襄矿与云南昆明理工大学以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和电动重型工程机械车辆的开发研制,目前已取得重大突破。在材料、电池和重型工程机械方面,申请和获得的专利有22项(其中国际专利2项,国内发明6项,实用新型14项),已授权18项。

山西襄矿绿丝源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姚耀春博士介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技术节能、环保、高效,同时应用这种材料成功上马了全国首条大容量动力电池示范生产线,生产出了多种型号的锂离子动力电池。这种电池具有能量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节能环保、适用范围广等优势。

年产1万吨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线已于2016年8月投入生产。

年产2千万安时锂离子动力电池示范生产线已连续运行三年多,生产的电池成为国内单体容量最大的电池,已成功进入欧洲市场,并出口到捷克等国家。经测试,电池的各项性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目前,襄矿正与贵州出版集团合作筹备建设年产20亿安时的全自动化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

年产3000辆电动挖掘机和7000辆电动装载机生产线计划于2017年10月建成。

三大项目完工后将形成“材料—电池—电动机械”的新能源项目产业板块,预计产值可达300亿元。届时,襄矿将新增“煤—电—车”产业链,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十多年来,襄矿集团以循环经济理念引领企业创新发展,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创新、一次又一次的跨越,襄矿人用辛勤的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篇章。

从延伸产业链条起步到向高新技术和装备业发展,襄矿集团发展进入一个新常态。

“襄矿集团作为地方支柱企业,有责任肩负起企业发展的重任,有义务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全部力量,不光要发展,更要做好更高层次的循环经济发展文章。”襄矿集团董事长米如中说。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