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发布重大消息:要求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期间,全市建成区内停止各类建设工程土石方作业、房屋拆迁施工、水泥搅拌及浇筑等工作,停止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土方石作业。这意味着北京市将会迎来长达6个月的停工期,工程机械行业将会受到重大影响。 在北京市环保局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北京市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中指出:为了坚决贯彻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第十次会议部署,认真落实《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要求,8月25日,北京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实施《北京市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京党厅〔2017〕82号,以下简称《攻坚行动方案》),突出强化了目标、措施和考核3个方面的内容,将PM2.5改善目标分解至各区,对10个方面26项重点任务逐一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具体来讲: 《攻坚行动方案》制定了完善的工作目标,要求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期间,通过为期6个月的停工整治,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5%以上,下降至70微克/立方米,并综合考虑各区去年同期空气质量基准水平以及上半年改善情况,全部要求达到68微克/立方米。
国家环保部出台的整治大气污染的文件
《攻坚行动方案》从10个方面形成了26项重点工作任务。
其一是加快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其二是加快散煤污染综合治理;其三是深入推进燃煤锅炉治理,上述两个方面均在10月底前全面完成;四是切实加强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理;五是全面开展重点行业综合治理。全面完成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陶瓷、有色、火电、焦化等重点行业提标改造;六是加快推进实施排污许可管理;七是严格管控移动源污染排放。自2017年10月1日起,禁止销售普通柴油和低于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内河和江海直达船舶燃料油“三油并轨”;八是强化面源污染防控措施,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期间,全市建成区内停止各类建设工程土石方作业、房屋拆迁(拆除)施工、水泥搅拌及浇筑等作业,停止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土石方作业;九是深入推进工业企业错峰生产与运输;十是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
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
与此同时,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8月25日联合印发实施的《天津市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要求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期间,天津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5%以上,下降至70微克/立方米。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期间,全市建成区内停止各类建设工程土石方作业、房屋拆迁(拆除)施工、水泥搅拌及浇筑等作业,停止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土石方作业。行动方案还要求,实施重点行业错峰生产,钢铁产能限产50%,对重点用车企业实施“一厂一策”错峰运输。10月底前,完成中心城区全部区域、滨海新区核心区(含塘沽、汉沽、大港城区)和其他区建成区城市散煤“清零”;完成全市农村散煤“电代煤”“气代煤”任务;全面完成武清区“无煤区”建设任务。天津市各项土石方工程停工周期同样为6个月!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尽管河北省环保厅尚未正式出台相关消息,但根据环保部门发布的消息,河北省尤其是省会石家庄的空气污染达到了空前严重的地步,根据早先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河北省加大了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许多小煤窑、钢厂、纺织厂、火电厂、化工厂等被停产关闭,唐山市几乎所有的矿山都不允许开工,根据环保部通报,将从严治理“散乱污”企业作为强化督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对无法升级改造达标排放的企业,今年9月底前一律关闭!截止6月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8个城市已经核查的“散乱污”企业已达17.6万家!在空气污染压力空前严峻的形势下,在环保部门的严令督察下,河北省能否像北京、天津一样对辖区内所有土石方工程、道路及水利工程土石方施工、房屋拆迁施工等实行全面停止,也未可知。笔者认为有很大可能性。
上半年河北省在大气污染治理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
在空气污染的巨大压力下,对所有土石方工程实行停工整治,受影响的当然不仅仅是房地产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行业及工程机械施工企业同样会受到巨大影响,这意味着从今年10月起至少半年内京津冀地区的用户将没有活干(当然少数零活除外),大部分工程机械用户将处于失业状态!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已经打响!
从2017年1月至今,工程机械特别是挖掘机行业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平均增长率甚至高达101%,但在席卷全国的这场环保风暴下,工程机械行业增长的态势是否还会持续,或者说还能持续多久,我想这是每一个工程机械人尤其关注的问题。环保治理当然重要,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蓝天白云和后代子孙的幸福为代价,但工程机械行业的持续发展同样重要,如何做到两者兼得,实现有保障的可持续发展,恐怕是大多数工程企业及行业专家应该重点考虑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