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业的成长,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是人才的培养,装备制造业同样如此。适应经济新常态,制造业必须要有技术人才作为支撑,企业应成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
9月9日,在贵州省盘州市苞谷山煤矿,举行了我国首台超低频永磁内装式矿井提升机现场技术交流会。这款科技创新产品运用永磁电机驱动原理,突破了结构﹑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使提升机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会议现场就有来自省内外矿山开采企业签订了多台采购协议。
由贵州省煤炭工业协会主办,贵阳高原矿山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此次现场会上,记者获悉,贵州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又一国字号创新技术——永磁内装式矿井提升机已获得贵州省新产品技术认证,并通过了国家安标中心组织的产品技术安全性专家论证。
贵州高矿重工(长顺)有限公司发明的低频永磁同步无齿内置外转子矿井提升机技术,贵州省发改委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对该发明技术给予开发经费补助和市场推广支持,高矿重工因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使得矿井提升机产品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高矿重工长期坚持多元化的发展格局,除了做强矿山运输机械外,还相继开发了高端掘进机械减速器﹑汽车变速箱﹑立体停车库等产品。其中立体停车库项目得到了贵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协助高矿重工做好贵阳市区立体停车库建设,立体停车库建设是贵州高矿重工(长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真省带领团队重点打造的项目,项目的推广将有效缓解老城区停车难问题。
扎根贵州20来年,王真省及其技术团队已取得多项发明专利,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为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出走:融入贵州写春秋
当年,王真省在浙江平阳县南洋建筑机械厂已经做出了不错的业绩,什么原因促使他来贵州贵阳创业?
1996年他从浙江来到贵阳,当时只有23岁,正是充满创业激情的年纪,虽然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但他有很多想法,有一股子的勇劲和闯劲,贵州正好是磨练自己的地方。虽然人生地不熟,但是他相信,凭着精湛过硬的技术和诚信,一定会赢得客户、赢得市场。当时贵阳的创业环境还是可以的,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限制逐渐放开,政府对招商项目建设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需求予以重点考虑,在环评、核准、备案、土地供应等行政审批环节实行特事特办。同时,项目建成后,由省政府负责督促项目所在地政府落实兑现相应优惠政策措施等招商引资承诺。贵州是矿产资源大省,王真省带来的产品就是为矿产开发服务的。贵州发展空间广阔,市场前景很好,正是他大展宏图的地方,所以就来了。
他从最初创业的家庭式小作坊,到现在的大型矿山机械制造公司,是如何带领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的?
王真省开始创业时,资金不足、经验不足,厂里只有十几个工人。那时贵阳交通、物流运输不方便,他既当厂长又当技术员、工人。后来矿机市场一天比一天好,许多用户要机器装备都需要排队。为了满足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厂的规模开始不断扩大,员工不断增多,资金也在不断积累,几乎每隔两年,厂房就扩建一次。市场需求增大,产量增多,如何同时保证产品的质量,这是他们一直高度重视的问题。为此,他们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团队,坚持技术钻研和创新,建立了从采购开始直至售后服务全过程的19个质量体系的要素管理。实践证明,他们的思路是正确的,既要尽量满足市场的需求,又要严格控制自身产品的质量,通过口碑和信誉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坚守:抢占矿山机械制造市场
他们的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矿区及东南亚地区,这些产品主要应用于哪些方面?
公司主要生产矿井提升机、凿井提升机、矿用提升绞车、凿井绞车、液压站等产品,所生产的直径4米的数控矿井提升机,在2009年获得了“贵州省优秀新产品、新技术”二等奖。除了生产矿井提升机外,总公司贵阳高原矿山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还生产盘式制动提升绞车、多绳摩擦式提升机、立体停车库、汽车变速箱等。作为西南地区矿山机械最大制造商、中国机械制造业“十佳企业”之一,他们仍然在不断探索,自主研发高科技矿山机械产品,努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力争成为全国最大的矿山机械制造商。
作为装备制造业的知名企业,高矿重工公司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在贵州“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背景下,这些科技创新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的价值,要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的实效来检验。王真省始终坚信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民族进步的希望。我国必须加快创新步伐,加强技术研发力度,坚持协同创新,提高科技转化成果,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体系。就装备制造业来说,建立生态产业链尤为重要,为此他们在扩大厂房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引进一些上游的铸造企业和锻造企业,引进更多原料企业,助推企业协同创新、共同发展。同时,还要提高科技创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面向行业科技需求,加大自主创新投入,比如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精准的各类服务,还可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抓好大数据,推进大扶贫,让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优化创新资源的配置。
在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装备制造业与时俱进,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
要想在装备制造业中有所作为,应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如何做到?他认为有以下三方面的重要因素: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企业要树立知识产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企业因侵犯知识产权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目前,高矿重工公司依靠技术创新,取得46项专利,他本人也取得13项专利,都是得到合法保护的。审时度势,敢为人先。2013年11月,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斥巨资收购了老牌国有大型企业——贵航都匀东方机床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创造了民营企业兼并国有上市企业的商业神话。这个决定给他和公司带来了极大的益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家企业的成长,他觉得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是人才的培养,装备制造业同样如此。适应经济新常态,制造业必须要有技术人才作为支撑,企业应成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在这一方面,高矿公司每年都会选择性引进一批国内外高新技术人才,他们对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奉献: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扎根贵州20多年,贫困地区民营经济如何助力脱贫攻坚?
王真省认为,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是当前我省的重要任务。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产业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慈善捐赠等方式,致富思源、义利兼顾、履行社会责任。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交通不便,制约产业发展。入驻长顺威远工业园区后,公司不仅资助当地修建公路,还积极帮扶当地发展产业。我认为,作为企业家,要把自己带来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市场信息,帮助当地薄弱产业、企业,共同发展。就政府层面来说,要积极出台扶植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提供优质服务;努力作好招商引资工作,利用外来资金发展当地产业,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融资扶持力度,促进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对高矿重工来说,他们将继续专注于自主研发产品,以“力创行业名牌,共享美好未来,科技兴国,产业报国”为企业使命,积极融入当地经济发展大趋势中,使企业早日实现由“经济型”向“科技型”的过渡,以科技创新助力地方脱贫攻坚。
他先后荣获“全国中小企业明星企业家”“贵州十大杰出浙商”等荣誉称号,作为杰出企业家,他认为企业家应具肩负两种社会责任:一是为国家创造财富,为人类社会奉献自己的价值;二是让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使企业员工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2010年,他荣获“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在北京得到国家领导的亲切接见并颁发证书,这给了他极大的鼓舞,对干事创业也有了更多的信心,也让他深刻意识到,作为企业家应有的那份社会责任感。他觉得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他人,心里舒畅、快乐。奉献自己的爱心,也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加快双燃料改装技术试验推广“中海油”“广船”与我省新能源研发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9月16日,在贵州大学举行的贵州大学天然气应用技术成果推介会暨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电控系统推广交流会上,为了加快珠三角、长三角船用柴油机柴油天然气双燃料改装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中海油气电集团、广州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与该项目合作单位新兴际华集团、贵州大学、贵州红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组建的贵州新能源研发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将这一成果应用于船舶上,并完成产业化生产,实现量产。
1999年,贵州红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专门从事发动机电控系统研发。其中该公司研发团队研发的柴油-天然气双燃料电控喷射系统在发动机发电机组的运用中最高替代率达92%,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深受市场欢迎。2014年至2015年,新兴际华集团、贵州大学、贵州红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了新能源研发中心,在此基础上研发出新一代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电控系统。2015年底,新一代船用系统交由新兴际华集团、贵州大学、中国航空贵州华烽电器有限公司、贵州红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新能源生产基地进行产业化生产准备。2016年在中国船级社CCS的关心下,CCS重庆分社对安装在贵州鑫汇天力柴油机成套有限公司生产的6138船舶用发动机上的船舶用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电控系统进行了试验检测,最终各项指标通过验证。该技术含13个专利证书,其中发明专利就占两项。今年7月,船用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电控系统荣获中国唯一从事船舶入级检验业务的专业机构中国船级社认证书认可,这是国内唯一一家民营企业获此殊荣。
创客·人工智能·机器人科普将创客精神根植于青少年心中
北斗起航、教育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体系、教育机器人产品体系……9月15日至17日,贵州科技馆、贵州大学、贵阳市实验三中、贵州省大数据研究院、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在筑共同举办的“科技圆梦喜迎‘十九大’”创客·人工智能·机器人科普讲座,呈现了精彩的中外创客大咖会集的自造者论坛、英特尔技术支持的赛前培训创新冲刺工作坊,以及脑洞大开的高校创客作品展示。
最吸引眼球的,就是集结了来自西安交大创客空间、宁波西电立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渭南高新区3D打印培育基地等百件优秀创客作品展出,带给你新鲜的视觉体验。为了推动传播创客文化、共享学习工具设备、创客教育同行交流、创客器材迭代更新、创客空间服务升级、创客教育落地生根。
而创客机器人专家、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教师向金以《时代变迁与创客教育》为题的讲座分别在贵阳市实验三中、贵州大学及“2017年全国科普日·贵州省科普嘉年华”活动主会场举行。向金通过多维空间的实物演讲方式将创新思维根植于越来越多的少年心中。
讲座上,向金呼吁大家积极参加创客马拉松赛。全球创客马拉松是一项很酷的运动,是智力与体力的双重极限挑战。参加一场全球创客马拉松的快感,不亚于跑42.2公里的体能马拉松。从硅谷到中国,从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到安徽、贵州,创客潮流正在被引入中国,为中国的创客、有创意和梦想的人们搭建一个比拼、交流、分享的舞台。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研究院(GuizhouBigDataAcademy)成立于2014年5月,由贵阳市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贵州大学共同投资在贵州大学建设。研究院致力于构建以研发为主的,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为一体的大数据协同创新生态中心。研究院下设院士工作室、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筹)、贵州省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台等机构。研究院新大楼(位于贵州大学西校区),面积27000平方,预计2017年12月建成。
研究院已拥有应用成果和成功案例:虚拟现实大数据可视化、成绩分析大师、铜仁碧江及黔南龙里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黔南州龙里县智慧旅游应用平台开发、余庆县移动云办公应用系统“1路”智慧云旅游、社交性云办公软件——“事界”、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挖掘大赛数据整理与清洗、2017中国“云上贵州”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创新大赛数据整理与清洗、中小学作业与在线学习平台、农村人口诚信查询系统等。
目前,贵州省公共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已形成了块数据与区域治理、多源数据融合与集成技术、公共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未来,实验室将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及应用开发,并通过项目的产学研合作,凝练出一支高水平的公共大数据科研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