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怎么变成一度电?
澜沧江下游横断山脉怒山系南段崇山峻岭间,中国华能集团糯扎渡水电站是“西电东送”和“云电外送”的主力军。
水电站内,运维人员杨康虽然不在中控室,但打开应急待命手机,发电机组报警信号和设备动态一目了然,发电运行情况尽在掌握。在实现“无人值班”之前,这需要运维值班人员24小时不间断在中控室值守。
澜沧江中下游穿行云岭大地,一路奔腾,沿江有华能集团的11座大型水电站。得益于大型水电站群智慧集控发电运行核心技术体系的成功应用,澜沧江上已有10座水电站实现了“无人值班”,并在国内首创实现澜沧江、金沙江跨流域集中调度。
糯扎渡水库总库容超过237亿立方米,相当于16个滇池的容量。同时,它的调节库容达到113亿立方米,具有多年调节能力。如此巨大的容量,如何保证安全?2023年7月,全国首个流域级大坝智能在线监控平台建成投运后,过去很多依赖于现场人工作业的工作更加“智慧”了。
大坝智能在线监控平台如同掌握大坝运行工况的“千里眼”,可以对大坝安全状态进行精准监控并作出实时评价,确保大坝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该平台采用数据统一存储、应用集中部署、业务上下协同、功能共享开放的智能管控模式,实现了流域梯级大坝安全“一网管控”和大坝信息“一屏尽览”,开创了大型流域梯级大坝安全运维管控新模式。
生产管理模式变革,不仅体现在水电站里。
在距离糯扎渡水电站约500公里的云南省昆明市华能澜沧江公司集控中心大厅内,一块60平方米的大屏幕上信号闪烁,承载着数十万条生产信息。集控中心值班人员聚精会神地盯着大屏,汇集信息,远在几百公里外的澜沧江上包括糯扎渡在内的10座水电站和金沙江上的龙开口水电站都在这里实现了生产运行监视、运维调度指挥和异常事件处置。
集控中心和水电站,如同生产的中枢和末端,是生产的两头。近日,记者在采访时见识到了他们的“智慧相连”。
“小湾电站3号机组需进行停机,切换到5号机发电。”接到调度的指令,集控中心运行值班人员刘智坚在电脑上轻轻一点,信号跨越山水,经历10多个自动控制环节,在短短几分钟内,一次开停机操作已经顺利完成。小湾水电站5号机组开机成功,这是一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机组,在机组满发的情况下,每一分钟可以发出1万余度清洁电力。
小湾和糯扎渡同属澜沧江流域集控的10座水电站。目前,澜沧江流域集中控制规模达2000万千瓦,通过“云端”调度澜沧江水,“指尖”控制机组发电,绵延江水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能。
生产中的“智慧”无处不在。
澜沧江流域大型梯级水电站群远程一体化监控技术体系,在国内外率先实现了千万千瓦级发电容量的全托管式智慧化管理,发明了适应水电富集异步送端电网的水电安稳调节方法,研发了梯级水电站多目标联合调度优化方法及调控技术,创建了测点规模百万级的梯级水电站群集控监控、流域级水情水调、水电大数据分析一体化智慧发电运行平台。
项目在填补集控发电运行领域多项技术空白的同时,也催促着产业工人的自我转型升级。
面对流域水电站大规模集中调度过程中,集控运行指挥面临的误操作安全风险、指令可追溯校核能力差、数据共享能力与信息化协同效率较低等问题,华能澜沧江公司集控中心的技术带头人刘东主导创新完成了“基于计算机网络交互的调度发令系统”,改变了传统的调度电话业务联系模式,极大增强了调度指令的可靠性、准确性、可追溯性和数字化程度,有效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提升了调度业务效率。这项成果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职工“五小”优秀创新成果。
在技术进步和创新型产业工人的共同“加持”下,华能澜沧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每年超1000亿度清洁电力源源不断地产出,云南和东部地区的生产生活有了动力保障。
(本报记者 邓崎凡 本报通讯员 孙贺) 《工人日报》(2024年09月01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