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这是世界燃气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名代表参会,200余家行业企业参展,共同交流前沿技术,开展洽谈合作。
数据显示,自2020年我国主要油气管道实现并网运行以来,天然气输送量突破1万亿立方米,日最高输气量突破11亿立方米。这背后,离不开国家主干管道和油气服务交易平台的持续完善。
此次世界燃气大会期间,国家管网集团就开放服务交易平台、天然气全国一张网、LNG接收站业务、储能业务、智能调控、科技创新等六大核心展区,展示了其重要业务成就。在国家管网集团展台互动体验区,记者看到一个覆盖全国油气基础设施的开放服务及交易平台。工作人员介绍,该开放服务交易平台类似淘宝下单模式,依托交易平台,可实现“需求发布—路径智能匹配”的全流程快速响应。
“在客户交互端,我们的智能客服系统支持语音或文字服务,可精准解答客户全生命周期各场景专业问题,并基于用户历史交互数据提供个性化建议。”工作人员介绍,相较原先复杂漫长的交易流程,这种“一票式”“一站式”服务方式,有效促进了油气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拉动国家管网下游用户数达到1300家、增长55%,托运商客户增至882家,中小托运商服务量增长近十倍,一次入网量由1570亿立方米增至2400亿立方米。
国家主干管道建设加快的同时,中国还在有序推进城镇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及智能化升级,能源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在国内较早使用管道燃气的上海市,大规模城市更新和老旧燃气管道更新改造正在推进。其中,新技术的应用大幅提升了改造工作效率。“为了提升地下燃气管道巡查工作精度,上海燃气试用搭载了检测精度为十亿分之一的PPB级检测设备的燃气检漏车,运用的相关技术、算法,能大幅提高检测灵敏度。”申能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
物联网、智能感知设备等技术的加入,也为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带来更多保障。“我们响应‘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城市发展建设导向,不断推进燃气基础设施与城市生命线的物联化、智能化升级。”新奥能源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奥通过部署智能传感设备,构建起全场景安全监测网络。同时,借助智能运营中心,实现数据驱动的精准调度与风险预判。“通过智能设备数据采集,将数据实时传输至智能运营中心,实现运营场景看得见、知重点、有人管。”这位负责人说。
根据《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任务。采访中,业内人士普遍表示,伴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成熟,燃气行业持续引进新技术、新手段,不仅有效提升了我国燃气开发利用安全水平和效率,也为我国按时按质完成燃气管道改造工作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