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中远船务集团旗下大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23500㎡大型牲畜运输船“希乐”轮在大连命名交付。这是中国目前交付的最大牲畜船。牲畜船在建造时有哪些技术难点?活体牲畜海洋运输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人民网专访了中远船务总经理梁岩峰。
人民网:据了解,中远船务是中国最大的牲畜运输船建造商,此次交付的牲畜运输船有什么特点?
梁岩峰:牲畜运输船(简称牲畜船)通常用于运输活体牛、羊等鲜活牲畜,目前主要用于从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等畜牧国家到中东、欧亚等地的牲畜运输。截至目前,中远船务已经承接8艘牲畜船建造订单。除今天我们所在的大连中远船务交付的牲畜船外,此前我们已经交付了6艘牲畜船。
此次交付的牲畜船是中国建造的最大牲畜运输船。牲畜船的大小主要与牛栏面积有关,此前中远船务交付的牲畜船牛栏面积是4500m2,可一次装载3000头活牛,目前主要用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南美至中东、东南亚航线。此次交付的牲畜船牛栏面积达到了23500m2,航速19.7节,最快可达22节,可一次装载17000头活牛,装载数量达到了此前的5-6倍。
这里有几个指标,首先是牛栏面积和装载量,这两个指标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一般装载量可用牛栏面积乘以0.7-0.75的系数来计算,这个代表牲畜船的大小,是牲畜船的主要指标。另一个指标就是航速。航速间接代表着活体牲畜在运输途中所花费的时间,这个非常重要。因为活体牲畜在集中运输的情况下,再加上海况恶劣的话,就很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引发规模性传染,给货主带来损失,并会给船员和目的港所在国家造成输入性疫情。因此,在程时间越短,牲畜得病的几率就越小,运输过程也就越安全。还有一点,就是在运输途中,牛羊吃的饲料都是精品,那么多的牛羊,在海上多跑一天,吃的成本比油的成本贵多了。
一般的散货船航速在12-14节,新型集装箱船在18-24节,我们可以看到,此次交付的牲畜船航速已经达到了集装箱运输船的水平。这是很不容易的。
还有一点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此前交付的牲畜船是完整建造项目,此次交付的是一个续建项目。续建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技术和海关手续存在断层,很多时候续建难度不亚于新造。技术方面,这条牲畜船是船东公司从已破产的STX(大连)拍买而得,交由我们大连地区企业继续建造。因该船在拍卖前早就停止建造,相当于一个“烂尾楼”,绝大部分技术图纸均已缺失,很多设备系统均因锈蚀而损坏。承接该船继建工程的大连中远船务,花了近7个月时间进行梳理,“庖丁解牛”,摸清了情况,然后才能开始建造;手续方面,因原船东手续不符合国内有关要求,给交付带来很大难度,大连港湾海关为此专门成立团队,主动到企业现场办公,为完善进出口合法合规工作提供了很多前置服务,确保该船按期顺利交付。
人民网:中远船务过去的主营业务更多地集中在船舶修理改装和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为什么还要瞄准牲畜船建造市场?
梁岩峰:中远船务有三大主营业务,除了修理改装和海洋工程装备建造以外,还有船舶建造。在船舶建造方面,中远船务一直坚持“在‘特’字上功夫”的发展战略,注重专业化发展,努力做细分市场的领军者。也就是说,中远船务船舶建造很有“特”色,在很多细分市场均有出色的表现。
牲畜运输船建造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市场,自1937年以来,全球一共才交付过311艘牲畜运输船,目前尚在运营中仅有127艘,且80%以上为1990年前建造的老旧船。市场虽然小众,但经我们研究认为,未来牲畜运输船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一是市场需求在增加。近年来,随着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传统畜牧业发达国家活禽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而中国等新兴市场人们饮食结构逐渐改变,对新鲜牛羊肉类的需求量不断加大,能够大批量运输活体牛羊的特种牲畜运输船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
二是技术难度相当大。因为牲畜运输船运输的是活体牛(羊),对于卫生标准的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面积的动物疾病,跨洲运输甚至还会引发大规模的人畜疾病交叉传染。因此,牲畜船设计和建造的技术含量和标准非常高,对承建企业的技术设计能力是个很大的考验。市场小众,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目前,全球有完整牲畜船建造业绩的企业非常少。中远船务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雄厚的技术底蕴,有这方面有底气,并且已有拥有良好的建造和交付业绩。
三是船舶面临更新换代。存在航速慢、自重大、通风条件差、牲畜居住环境恶劣等不足,易造成运输途中牲畜死亡并相互传染疾病。随着对牲畜运输要求的不断提升,一系列新规范、新规则的不断生效,目前大部分仍在运营的老旧牲畜运输船舶已无法满足新的环保要求。这也给未来的牲畜船的更新换代带来了商机。
也就是说,虽然市场前景良好,但技术壁垒也很高。谁先进入这个市场,谁就能掌握最新的建造标准和技术,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更大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