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华:商业模式开放创新是港口未来发展必由之路 - 船运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相关行业 > 船运 > 正文

张国华:商业模式开放创新是港口未来发展必由之路

2016-11-25 10:16:17   来源:   

在11月18日,在“2016中国港航发展论坛”平行论坛之“港口转型升级(改革)”中,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研究院院长张国华就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下港口的转型升级问题做了探讨,重点分析了城市群为主体、优化结构、提高密度背景下港口群的竞合发展。

张国华表示,我们过去三十年的船舶发展模式是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低成本的管理和低成本的环境这三“低”的模式参与到全球的竞争中个,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而今后,我们要真正靠投资驱动、创新驱动解决产业的转型升级问题。

张国华认为,未来的竞争,是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竞争,是虚拟和实体、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竞争;未来港口的发展,更多的是港口角色从码头运营商转型到贸易服务商转化。而贸易的便利化,商业模式的开放创新将成为未来港口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开放式的业务模式创新,最终实现稳健可靠的客户体验。

而在谈到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时,张国华表示,要加强高端航运服务水平,同时推进自贸区、拓展航运金融。

“目前我们处于全球‘互联互通’的大环境下,面对着高于发达国家一到两倍的物流成本来看,我们的港口设施如何去支撑物流产业更有竞争力是我们接下来该考虑的问题”,张国华说,在未来国际贸易的便利化的大环境下,码头运营将更加趋于智能化、物流的可视化、组织、决策高效化,而海运物流将也将更加协同化。

张国华强调,在创新业务的拓展上,未来的航运中心应该和金融产品的普及化和数据服务的商业化有更好的结合,包括金融平台的建设、金融风险评估和监测、产业协作等,都应该是下一步港口转型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张国华表示,“未来的港口,应该是依靠‘互联网+’和大数据”,港口企业将“从过去低成本的绝对优势走向未来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让这一地区的生产空间更加集约高效,生活空间更加闲逸舒适,生态空间更加山清水秀。”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